关于疼痛你需要知道的那些事儿

2018-11-02 10:16:54

所属分类:专家推荐(视频)

案例:热爱生活的老赵打了一辈子的乒乓球,运动是他日常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然而,老赵也有烦恼,一次乒乓球比赛中的大力扣杀,似乎拉伤了胸口的肌肉,胸口的肌肉一直隐隐作痛。老赵一直以为这种痛就是运动劳损,忍一忍,吃点止痛药也就过去了,可是没想到,这一忍忍出了大事。

 

疼痛是人体的警报系统,当人体遭受伤害时,它可以向中枢,也就是大脑发出警告,让我们能够及时规避进一步的伤害。其实关于疼痛是有很多误区的,今天小南就邀请专家为我们总结了一些关于疼痛的误区。

 

◆◆误区一:一痛就吃止痛药◆◆

 

有些小伙伴是不是经常在家里觉得哪里疼了就吃些止疼药,在这里专家提醒您,这种做法是万万不可取的。

疼痛实际上是一个主观感受,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但实际上感受,每个人忍耐疼痛的能力是不一样的,但是疼痛怎么去评价,实际上有一个评分的,或者说分级的。

 

关于止痛药一定要铭记以下几点

1、查明原因

当你出现新生的疼痛,务必要去找医生,第一时间查明造成这种疼痛的原因是什么,是否适合进行药物干预。

2、对症下药

查明疼痛的原因后,如适合药物干预,那就根据医生查出的原因,遵医嘱,来采取不同的药物进行镇痛。

3、了解自身体质

患者需要了解自身对什么类型的药物有过敏反应。一般在药房能买到的镇痛药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有哮喘史、过敏史、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和肝肾功能障碍者,应慎用此类药物。所以在看医生的时候,务必要让医生了解你的病史,匹配合适的镇痛药。

 

◆◆误区二:忍忍就过去了◆◆

 

疼痛中的急性疼痛是我们一定要处理的,比如椎间盘突出,以避免将来再次受到疼痛的折磨;

而疼痛中的慢性疼痛往往就是因为不及时治疗所导致的,那么如果当慢性疼痛达到4级的程度,就要马上就医了,尽快使用止痛药或者进行止痛治疗。

3级以下根据个人的情况可以考虑不用止痛药或者去做止痛治疗,但这个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


◆◆误区三:一麻傻三年◆◆

 

“一麻傻三年”的说法由来已久,主要是由于一些曾经接受较大手术的患者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患者来说,会出现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和麻药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手术本身,机体遭受巨大创伤,而产生的术后综合征。

疼痛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心理等生活质量,还会对患者的心肺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一些心脏类疾病患者来说,甚至会威胁生命。所以对于手术患者来说,特别是女性分娩过程中,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麻药,能有效降低疼痛对于机体的损害。

 


◆◆慢性疼痛

 

除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疼痛类型,还有一类慢性疾病患者,特别是癌症患者,他们长期遭受慢性疼痛的困扰。

 

对于慢性癌痛的管理,首先比较推荐口服镇痛药的方式。正因为是慢性癌痛,它的时间比较长,打针相对不方便,并且会增加感染的机会,也会引发药物成瘾的危险,所以最安全的就是服用吗啡类的药物,容易进行控制。

 

很多患者在对抗慢性疼痛的过程中,常常会疼了就吃点镇痛药,不疼就不吃。其实慢性疼痛管理应该像吃饭一样,需要养成一种习惯,不要等饿狠了,一下子就吃撑了。疼了吃,不疼不吃特别容易造成恶性循环,导致出现“饿狠了”的状态,需要更大剂量的止痛药才能达到效果,所以一定要按时给药。

 


用药的种类和剂量都是要根据疼痛的程度来确定的。就是按照你疼痛的不同的分级去止痛,并不是说患者一定要到重度的时候才开始治疗,而是应该在轻度的时候就开始治疗。这就是按阶梯给药。

 

每个人对待疼痛级别的感受是不同的,这样就要求医生在给每个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要个体化定制,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情况,给出适合个体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