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上公布了一个理性消费指数的测试结果,尽管多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谣言和误区,但还是有很多人答错,其中就有碱性水对人体更健康的话题,再次给大家分析一下,希望还蒙在鼓里的朋友能认真看。
一、碱性水可以改变酸性体质,更健康?
广为流传的一个谣言称,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具有酸性体质的人易患癌,多吃碱性食物,多喝碱性水,可以让身体从酸性转向碱性。而酸性食物则会使身体变酸,选择食物要注意酸碱平衡。
那么,事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食物确实是分酸碱性的,但这个酸碱性并不是按照味道酸碱来分,而根据食物经消化吸收后代谢产物的酸碱性来区分。按此标准,碱性食物往往是指含钾、钙、钠、镁等碱性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牛奶、菌菇海藻等;酸性食物往往是指含磷、硫、氯等酸性元素较丰富的食物,包括主食、鱼、肉、蛋等。
要想知道碱性水或碱性食物能否改变身体酸碱性,首先得了解身体的酸碱系统平时是如何保持平衡的。
身体可以由肺、肾、血液酸碱缓冲剂来调节并维持酸碱平衡。肺可通过通气量变化来控制CO2(CO2溶于血液中会形成碳酸,使血液酸度增加)排出量,来维持血液酸碱平衡。而肾脏可通过调节排尿的酸碱性,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血液中也有酸碱平衡缓冲系统,包括碳酸氢盐缓冲系统、磷酸盐缓冲系统、血浆蛋白缓冲系统等,其中碳酸氢盐缓冲系统作用最大,占了血液总缓冲量的一半以上。三种酸碱缓冲系统共同作用,很容易使血液PH值(衡量酸碱性的数值,PH=7为中性,PH<7为酸性,PH>7为碱性)控制在7.35到7.45之间,这个弱碱性的范围是最适合人体新陈代谢(无数生化反应组成)的环境。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也明确指出:“从营养学角度来看,有些说法(食物酸碱性影响人体酸碱平衡)缺乏科学依据,因而不值得提倡”。
综上可知,食物确实有酸碱之分,但一般对人体酸碱平衡没有影响,喝碱性水或吃碱性的食物更健康的说法,都是误区。当然,食物酸碱性也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因为尿液酸碱性受摄入食物酸碱性影响,碱化尿液有助于排酸。对高尿酸血症患者来说,适当多吃碱性食物就有助于尿酸排泄,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控。
同理,多吃碱性食物也有助于肾结石的溶解和排除,如草酸钙结石、尿酸钙结石和胱氨酸结石。当然磷酸盐结石是个例外,因为酸化尿液可提高磷酸盐溶解度,有利于其排泄,磷酸盐结石患者过多吃碱性食物、喝碱性水反而有害了。因此,吃食物只需考虑营养,无需考虑酸碱性。
从营养角度看关键是要营养平衡,而营养平衡的基础就是食物多样化,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主食(谷类、薯类和杂豆)、蔬菜水果、鱼肉蛋奶和大豆都得吃。而按照“食物酸碱平衡论”,将鱼、肉、蛋类和主食等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就会使大家选择食物时无所适从。缺少主食碳水化合物就供应困难,少吃鱼禽蛋和瘦肉优质蛋白、铁和锌就很容易不足。所以,选食物要从营养角度看,要食物多样化,不用考虑酸碱性。
文章来源:新浪健康专栏 作者:赵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