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Q:每天跑 5 公里会不会很快就瘦下来?
A:为了减肥为目的的跑步,并不建议你每天都跑。每天跑 5 公里,你可能在瘦下来之前,先受伤。
跑步的训练安排,一定要避免训练量的陡然增长,不光距离要循序渐进,频率更要循序渐进。
很多跑步初学者在第一次成功解锁 5 公里新技能的时候,会非常激动的想天天跑 5 公里。但是,从一周跑两次 5 公里,增加到一周跑 5 次 5 公里,训练量相当于翻了 2.5 倍。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跑的都是 5 公里,但是非常容易受伤。
以瘦身为目的,一般需要每周 1500 大卡的热量消耗,每周 3-5 次的 5 公里跑步就足够通过运动达到这个缺口,所以也不必天天跑步。
每次跑步训练之后,肌肉、身体需要休息的时间,一般来说,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每周也会至少休息一天的时间。为了减肥为目标的跑步,每周穿插几天休息日,可增加一些跑步之外的训练,比如拉伸、腹部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瑜伽等等,既可以避免下肢疲劳的累积,又可以增加总热量的消耗。
二
Q:跑步时呼吸应该如何调整?
A:跑步时,一般使用有节奏的呼吸:比如两步一呼,两步一吸。
一般来说,跑步速度越快,我们身体需要的氧气摄入就越多,就需要更急促的呼吸频率(如两步一呼,两步一吸)。如果用非常慢的速度跑步,就可以使用较慢的呼吸频率(如三步一呼,三步一吸,或者四步一呼,四步一吸)。初学者可以先从两步一呼、两步一吸这种简单的方式开始练习。
使用有节奏呼吸,可以增加氧气利用的效率,跑的更轻松,还可以有效的避免岔气。如果你在跑步的时候气喘吁吁,呼吸的调整可以很快帮你提升跑步距离。
多加练习跑步时的呼吸技巧,即可适应跑步时候的呼吸节奏。
三
Q:感冒了还能不能跑步?
A:运动训练虽然会让人出汗,但是并没有治疗感冒的效果。
首先,如果是严重的感冒,如伴有呼吸道感染,胸闷,恶心,肌肉酸痛等等症状,一定要停止运动。在严重的感冒时,运动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很有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得不偿失。
其次,即使是症状轻微的感冒,也不建议长距离跑,快速的跑步等任何你感到疲惫的训练。这些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在运动结束后让身体的抵抗力降低,加重你的感冒。
最后,如果你只是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轻微的感冒症状,在医生的许可下,你是可以进行低强度,短时间的慢跑的。比如在身体健康的时候日常跑 3 公里,轻微感冒的时候可以尝试跑 1.5 公里;以前跑的速度快,现在放慢速度。减量、减速的慢跑训练并不会影响轻微感冒的恢复。
四
Q:准备一场马拉松需要多久?
A:对于普通跑者来说建议用 8-12 个月来备战一场 42 公里的全程马拉松赛。
要想达到马拉松的体能要求,一般需要我们在赛前两个月达到每周 40-50 公里的跑步训练量。为了保证健康,跑步训练每周跑量递增一般在 10% 左右。所以在比较理想的条件下,一个跑步爱好者准备一场马拉松,至少需要 8 个月到 1 年的时间。
如果你的马拉松备赛准备期少于 4 个月,将是非常危险的。跑步是一项心肺耐力为主导的运动,而人体的心血管、呼吸系统对于长跑运动的适应,一般来说需要至少 16-28 周的时间,大概是 4-6 个月。如果你真的是从零开始,不到 4 个月就去参加马拉松比赛,你的心血管系统很有可能还没有达到马拉松运动的要求,是有可能在比赛当中发生危险的。
如果你的马拉松备赛准备期少于 8 个月,是很容易受伤的。虽然你的心血管系统有可能在 4-6 个月就准备好了 42 公里的能力,但是你的肌肉和骨骼再生速度比心血管系统更慢,需要更长的训练周期来实现跑步距离的提升。你的骨骼和肌肉需要 6 个月- 1 年的时间来达到无伤完成马拉松的水平。
应力性骨裂在裸跑马拉松(不经任何准备参加马拉松)当中时有发生。42.195 公里的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下肢会承受持续的冲击力,这些持续冲击力的累积,可以导致足底跖骨和小腿胫骨的应力性骨裂。这和我们平常认知中的骨折并不一样,只是骨骼中的细微裂缝与裂纹。但是这种应力性骨裂,往往也需要半年的时间进行治疗与恢复。
虽然每年在中国有超过40万人完赛马拉松,但是马拉松运动是一项不能操之过急的运动,给自己更多的耐心,你会看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