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本汪和大家科普过“情绪性饮食”,简而言之就是“不是因为肚子饿了吃东西,而是出于满足自己的各种心理而进食”,包括难过要吃,开心要吃,无聊也要吃。
对于减肥人士来说,比起“心情不好大吃一顿发泄”的化悲愤为食欲,更可怕的是“好无聊啊,嚼点爆米花消磨时间吧”!
因为,无聊的概率永远比失业、失恋等难过心情高的多!这意味着,比起难过,你更可能因为无聊吃下去更多食物。
无聊可能是随时随地发生的,但是难过却不是无缘无故的。
无聊总是要吃点东西消磨时间的,但是难过还有可能导致食欲不佳,吃不下去!
说是馋,但很可能是因为你太无聊!
无聊使人肥胖,真的不是一句假话,而是有实验数据证明的!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有学者为此做了两个实验。
第一项实验:
研究者要求52名志愿者在纸上不断地写下一组重复的字母。在志愿者觉得无聊实验至极的时候,研究者让他们填了一份问卷,调查了他们最喜欢的食物。志愿者们在问卷中表现出了对垃圾食品的偏爱,其中薯片、糖果和快餐的受欢迎程度排行第一。
第二项实验:
志愿者被带到了一个放了健康食品与垃圾食品的房间。研究者先是让他们看了两个视频,一个有趣,一个无聊。结果,观看无聊视频的志愿者吃下了更多的垃圾食品。
无聊的人,真的会吃的更多!
为什么呢?
据研究者Sandi Mann说,“大脑中多巴胺水平过低会导致人们的无聊情绪,如果人们无法通过其它途径减轻自己的无聊感,就会通过摄入糖和脂肪来刺激体内的多巴胺分泌。”
翻译成人话就是,因为人类会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多巴胺水平提高,从而让自己快乐,而吃东西就是简单易行的提高多巴胺水平的方法,尤其是吃高脂肪高糖的高热量食物。
快乐与风险并存
在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远古时代,人类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必须吃高热量食物,而且是尽可能的多吃!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应对饥荒等各种临时状况。
然而,时代变了。可我们进化了几千万年得以保存的生物习性并没有改变,薯片和蛋糕这种高热量食物依旧使我们感到快乐。
对老祖宗来说非常珍贵和稀少的糖和脂肪,现在都上了健康“黑名单”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太容易获取能量了,而且是一不小心就摄入过多!
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人来说,营养摄入是充足的,甚至是过剩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超重的人。而超重、肥胖不仅与体型相关,更合许多慢性疾病有关。
与超重和肥胖相关的疾病相对危险度表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六大风险。
如何对抗无聊性进食?
明明可以不吃,为什么非要吃点啥来让自己长胖又生病呢!
如何避免因为无聊而吃下自己本不需要的食物呢?尤其是垃圾食品!
1 搞清饿和馋
“无聊性进食”本质是还是一种心理安慰,所以在动口之前先搞明白一点到底是饿了,还是只是没事可干。
生理性饥饿是逐步形成的,往往有肚子叫或者胃痛等表现;而心理性饥饿是突发的,没有征兆的。
如果是真饿了,那么吃啥都行、什么都好吃!然而,无聊的人往往会觉得不来点垃圾食品是不行的。
2 分散注意力
有研究表明,当你看到一块蛋糕并且遏制不住的想要吃掉它的时候,你只要离开它15分钟(看不到它即可),食欲就会减去大半。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转移注意力对于无聊性进食来说非常管用。因为无聊而想吃东西的时候,不妨通过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打扫房间或者洗把脸。
3 不囤垃圾食品
虽说卡路里吃下去都是一样的,但热量相同的食物也是有好坏之分的。200卡路里的酸奶和薯片,一个是有助你消化和减肥的健康食物,另一个则是高油高盐的膨化食品。就算要吃,也得吃点好的!而这只有提前准备好才能够实现,因为真正到了无聊想吃的时候,你已经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了。
把普通薯片换成蛋白质薯片,把小蛋糕换成小份坚果,把冰箱里的可乐换成零卡的乌龙茶,这样即使吃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
4 用爱好打败无聊
前面说过,食物是人们获取快乐和安慰的重要来源。但是在食物之外,人类还可以有很多快乐的途径,比如养只猫,跟朋友出去远足,参加户外运动,多和不同的人交流。
如果觉得这些都太麻烦且不易实现,可以试着培养一两项自己就能做的运动作为自己的爱好,比如跑步、练瑜伽。
运动和食物一样,也能让你分泌多巴胺,从而感到快乐。而且你不用担心有其他副作用,它只会让你更健康、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