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指出: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2030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的儿童数将增至4948万人。
儿童时期的胃口会影响人的终生,而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其当前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
据统计,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和3.9倍;发生高甘油三酯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6倍和4.4倍;发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2倍和5.8倍。
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
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9.5倍。
导致儿童肥胖的原因不少,其中不良生活习惯的作用不容忽视,比如饮食行为不健康、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饮料饮用率和饮用量上升;在外就餐频率增加;膳食模式不合理,脂肪供能比偏高,能量密度高的食物消费偏高;身体活动不足、静态活动增加等等。
当然,孩子肥胖和父母难脱干系。肥胖是肥胖相关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双方、仅父亲、仅母亲超重或肥胖的儿童,危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4.0倍、3.1倍和2.7倍。
如果基因改不了,就要改变孩子的生活行为,管住嘴,迈开腿。
建议:
了解和认识食物,学习营养健康知识;
一日三餐,吃好早餐;
经常运动,防控超重与肥胖;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荤素、粗细搭配;
保证奶类摄入,经常吃豆类;
每天足量喝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
合理选择零食;
珍惜食物,不浪费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