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吃”消愁?小心愁上加愁!

2022-09-08 17:29:20

所属分类:温馨贴士


我们经常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生活中很多人心情不好就去吃东西,虽然心情得到了安慰,但是却对健康产生了危害。


情绪和进食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情绪能对进食起到激发、调节的作用。VanStrien将“情绪化进食”定义为“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的反应”。


微信图片_20220908173218.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大量研究证明,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孤独等)与进食行为存在相关。在情绪诱发下,饮食者对饮食的感受性会增强,抑郁、焦虑、压力水平高的被试显示出更多的情绪性进食。


情绪调节理论认为,进食行为是个体用来调节日常情绪问题的策略,个体可通过大量进食达到情感宣泄,短暂缓解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但这会导致能量的过度摄入,促进肥胖发生。


微信图片_20220908173153.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借吃消愁,愁更愁


吃东西对缓解负面情绪有帮助吗?是有的。


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大脑的“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人体会出现心跳加快、新陈代谢亢进、肌肉工作能力增大等现象。


而“吃东西”的刺激,会激活大脑的另一种“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会让身体调节到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实现一种主观感受的放松,实现“借吃消愁”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20908173121.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但是,“借吃消愁”一时爽,却不能够一直爽。


情绪性进食的刺激无法维持很久,并且会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后果:


加剧肥胖,危害健康


“吃”虽然是一种成本最低的解压方式,但是当“吃东西”成为了主要的情绪应对机制,就会让人陷入一种不健康的恶性循环:越吃越胖、越胖越不健康。


微信图片_20220908173003.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情绪更加失控


研究表明,面对压力时,皮质醇激素上升会让我们更渴望高热量的食物,因此,高糖、高油脂、高卡路里的食物往往是我们情绪性进食的首选。于是,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接踵而至,心理上的失控感也随之而来。


微信图片_20220908172908.jpg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学会打断情绪进食冲动


当你感受到情绪性进食的冲动时,可以用一些方法来转移注意力。


比如运动、听音乐、唱歌、和朋友聊天等等,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学会有意识减少情绪性进食行为。